轨道设施检测机器人系统

轨道设施检测机器人采用轨道式移动平台,基于视觉、编码器等多传感数据融合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搭载视觉、电磁波、声波等模块化检测系统对轨道设施相关结构进行全线路检测,结合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计算机辅助方法快速分析数据,获得具有精确位置信息的缺陷检测报告。机器人作业和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可定制化接入现行运营管理系统,可高效、准确、全面地实施高铁、地铁类轨道设施巡检作业,保障轨道设施安全运营。

功能特点

FUNCTIONAL FEATURES

全面

数据采集全覆盖

精准

厘米级定位、数据一致性好

智能

自动采集数据、海量数据自动处理

安全

智能避障,实时监控

易用

可视化任务管理,一键启动,结果可视化

功能参数

尺寸:1500mm×1640mm×1030mm
重量:210kg
最大运行速度:20km/h
爬坡能力: 30‰
定位精度:5cm
运行方式:自主运行/远程遥控
作业动作:前进、后退、仪器操作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
连续工作时间: 4h

内部结构探测:
缺陷类型:脱空、沉降、破损、富含水等
穿透性:可穿透单层15cm×15cm的钢筋网
结构探深:1 m

表观检测:
缺陷类型:裂缝、唧泥、龟裂、裂纹,轨道扣件等
缺陷识别精度:0.2mm
适应轨道:轨距1435mm的地铁、高铁

系统应用

地铁管养巡检

地铁结构检测

高铁结构检测测

应用场景

高铁轨道底板检测

利用冲击回波、探地雷达等多种土木工程无损检测传感器对高铁轨道底板进行病害检测,及时发现脱空、土质疏松等隐蔽病害,同时检测土建结构表观病害,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

地铁地面结构与设施检测

对地铁的钢轨扣件、轨道板进行全线路检测,排除扣件破损、松动、脱落等风险,及时发现轨道底板裂缝、翻浆、破碎等病害,精确定位病害,为工务等班组的维修提供高效精准的检测结果。

高铁轨道底板检测

利用仿形高清相机阵列对地铁隧道拱顶的土建结构及接触网设施进行全线检测,精确定位病害,及时发现渗漏水、裂缝等土建病害,检测接触网的接触线宽度、汇流排缺陷等,通过计算机视觉辅助快速识别缺陷。

地铁地面结构与设施检测

通过高灵敏度操作机构搭载传感器对轻轨、单轨结构及设施进行全线检测,探测土建结构病害、轨道结构件病害,精准定位,通过计算机视觉辅助快速识别缺陷。

轨道设施检测机器人系统
——轨道设施安全守护者

轨道设施检测机器人系统

轨道设施检测机器人采用轨道式移动平台,基于视觉、编码器等多传感数据融合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搭载视觉、电磁波、声波等模块化检测系统对轨道设施相关结构进行全线路检测,结合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计算机辅助方法快速分析数据,获得具有精确位置信息的缺陷检测报告。机器人作业和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可定制化接入现行运营管理系统,可高效、准确、全面地实施高铁、地铁类轨道设施巡检作业,保障轨道设施安全运营。

功能特点

FUNCTIONAL FEATURES

全面

数据采集全覆盖

精准

厘米级定位、数据一致性好

智能

自动采集数据、海量数据自动处理

安全

智能避障,实时监控

易用

可视化任务管理,一键启动,结果可视化

功能参数

尺寸:1500mm×1640mm×1030mm
重量:210kg
最大运行速度:20km/h
爬坡能力: 30‰
定位精度:5cm
运行方式:自主运行/远程遥控
作业动作:前进、后退、仪器操作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
连续工作时间: 4h

内部结构探测:
缺陷类型:脱空、沉降、破损、富含水等
穿透性:可穿透单层15cm×15cm的钢筋网
结构探深:1 m

表观检测:
缺陷类型:裂缝、唧泥、龟裂、裂纹,轨道扣件等
缺陷识别精度:0.2mm
适应轨道:轨距1435mm的地铁、高铁

系统应用

地铁管养巡检

地铁结构检测

高铁结构检测测

应用场景

高铁轨道底板检测

利用冲击回波、探地雷达等多种土木工程无损检测传感器对高铁轨道底板进行病害检测,及时发现脱空、土质疏松等隐蔽病害,同时检测土建结构表观病害,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

地铁地面结构与设施检测

对地铁的钢轨扣件、轨道板进行全线路检测,排除扣件破损、松动、脱落等风险,及时发现轨道底板裂缝、翻浆、破碎等病害,精确定位病害,为工务等班组的维修提供高效精准的检测结果。

高铁轨道底板检测

利用仿形高清相机阵列对地铁隧道拱顶的土建结构及接触网设施进行全线检测,精确定位病害,及时发现渗漏水、裂缝等土建病害,检测接触网的接触线宽度、汇流排缺陷等,通过计算机视觉辅助快速识别缺陷。

地铁地面结构与设施检测

通过高灵敏度操作机构搭载传感器对轻轨、单轨结构及设施进行全线检测,探测土建结构病害、轨道结构件病害,精准定位,通过计算机视觉辅助快速识别缺陷。